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重點不在於表象的爭議!」--專訪《赤店當代劇場》藝術總監「蔡兩俊」

 
 
「重點不在於表象的爭議!」
──細聽「人與事」的聲音
專訪《赤店當代劇場》藝術總監「蔡兩俊」
 

編寫:唐宛彤
字述:蔡兩俊
 
赤店當代劇場
 《赤店當代劇場-Little Red Shop》是新加坡劇場工作者蔡兩俊於2006年創立的當代藝術團體,主要團員包括:蔡兩俊(藝術總監)、楊宏明(協作藝術總監)、周經杰(技術協調)。
 劇團向以犀利剖析人性、對社會弱勢族群賦予關懷為一貫作風,在新加坡飽受爭議。此次藝穗節演出為赤店首次來台巡演,將為台灣觀眾呈現赤店當代劇場當前最受矚目的作品--《同輩》。
 
藝術總監/編導 蔡兩俊
 跨界劇場工作者。
 投身劇場之前,曾任新加坡雙語當代藝術雜誌《南洋藝術》之編輯,爾後活躍於平面、網絡、廣播等傳媒工作。離開主流宣傳媒體後,兩俊致力於獨立文字媒體(如:雙語表演藝術網絡雜誌《Theatrex Asia》),推動各地海外華人之表演藝術活動訊息及評論,文章亦發表於新加坡藝廊指南、Confabulation 、台灣中華戲劇學會會刊、台灣表演藝術團體《每週看戲俱樂部》…等。同時極力推廣華人文化講座,努力拉近英文源流與華文源流人士對與海外華人文化的距離。
 2004年參與華人戲劇盛事《華文戲劇節》演出,成為已故新加坡戲劇家郭寶崑之外,首位參加此戲劇節的新加坡劇場人。並於2008年執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之存在主義作品《叩問死亡》,成為該作品法語演出版本之外,第一個在世界上呈現的中文演出版本。編導之外,亦曾獲新加坡戲劇獎「Life! Theatre Awards2003年最佳配角獎提名,以及2006年最佳男演員獎提名。
  
劇織造製作人唐宛彤(以下簡稱「製」),
赤店當代劇場藝術總監暨《同輩》編導蔡兩俊(以下簡稱「導」)。
 
製:我的第一個問題是:「赤店當代劇場-Little Red Shop」團名的由來?
導:我向來都渴望擁有一間小店。「Little Red Shop」源自英國同志女作家 Jeanette Winterson的個人小店 Verdeshttp://www.jeanettewinterson.com/verdes.asp),Jeanette 總是在她店內寫作,而我們在店內創作劇場,店外卻是一個不起眼的普通商店。(不過商店部份我們還沒達到啦!)
赤,代表火熱、生命力;店:自己的小空間。
 
製:赤店歷來演出作品的特色與精神?
導:《赤店當代劇場》有一個Manifesto(宣言):我們認為劇場空間是表演、行動、生命的載體,而生命與生活包含五官體驗與身體、思維、情感的互動。透過劇場演出,它們將莊重地與觀眾交流、娛樂,進而啟發、教育大眾。
而赤店自詡為當代藝術組合,應該建立社群,分享共同的空間,創造反映社會意義的劇場。它是一個讓劇場人共同創作並分享人文關懷之體驗與知識的空間。
 
製:赤店的演出作品眾多,中英文皆有,使用這兩種語言演出對赤店的創作者而言有什麼差別(或者毫無差別)?
導:毫無差別。不同的劇場有不同的需要。請容許我引用美國好萊塢電影著名演員Cate Blanchett的一句話:「身為一個創作者,我們立志要通過門縫去窺探人和事。」赤店當代劇場的作品就是所謂的「人和事」。不管身在何處、任何一個語境,我們都希望能給予作品的人和事一把純正的聲音。所以,語言不是重點,重點是作品裡的人-在那個處境裡-所發出的聲音是甚麼?他們那濛濛的聲音是甚麼?語言除了通訊,還有一個劇場面,這個劇場面就是語言的劇場聲音。劇場聲音往往比文字、比字裡行間所帶出來的訊息,更加劇場,更加有張力。
 
製:《同輩》一劇的創作發想與發展過程?
導:我對新加坡同性戀的政治運動不感興趣,認為新加坡的同志運動活動都圍繞在關注中產階級同性戀者問題身上,這些問題會不致命的。我所關注的是那些被社會、政治或宗教壓迫的同性戀問題,還有同性戀者,和大眾一樣,每天所面對的問題,如經濟、家庭、生活等。《同輩》的發想來自兩面:一、人的感情極限會不會被道德牽制?二、在親情和道德/社會責任之間,一個同性戀者會作出甚麼抉擇?
我給自己設下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媽媽要她同性戀兒子和她做愛的話,他是否願意?」又或者,更細膩地問:「如果有一天,媽媽要他同性戀兒子比愛媽媽還要愛她的話,他是否願意?」
問題可以很多,但是重點在於媽媽要兒子這樣的承諾的原因。原因往往是多面向的,不能單一解釋。
 
製:《同輩》一劇於2008年首次於新加坡發表,當時新加坡媒體與劇場界對演出的評價與反應?
導:其實,《同輩》背後的故事比戲還要精彩。在新加坡,所有的劇本都得經過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新加坡媒體發展局)審核,並發出演出準證。我們的戲在審核過程中,差不多劇本每一面都被貼上黃色的貼紙,問題甚多,比如台詞鬆動啦,畫面非常入骨啦之類。但最精彩的是,審核官員堅持我們將媽媽這個角色作為病人處理。我問他們:「一個正常人在極度孤單的情況下,是有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的,包括一個身為媽媽的人在內。」這是非常「人性」的。他們還是堅持角色媽媽是病患。這就是人的想像的力量。
 
製:《同輩》的演員-林麗雲、石林平各自的背景?
導:林麗雲是新加坡家喻戶曉的資深電視演員。電視上是老手,舞臺劇也參與甚多,但是,在藝術劇場這方面,她倒是第一次嘗試,尤其是赤店當代劇場式的另類劇場創作方式。
石林平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劇場系,曾參與多項舞臺劇演出,目前,他正參與新加坡Toy肥料廠大型華語音樂劇《雨季》演出,與著名新加坡華語流行音樂歌手陳潔儀同台演出。
 
製:談到這裡,我有一個疑問:「舞台劇」與「藝術劇場」二詞,在新加坡有明確的分野或定義嗎?
導:沒有明顯的分界。那就是最大的問題!
 
製:赤店歷來作品甚多,本次參與2010台北藝穗節是赤店在台灣的第一次演出,為什麼選擇《同輩》作為演出劇碼?
導:台灣劇場是非常前進的,非常適合測量《同輩》的張力與藝術成績。《同輩》在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可怕、聳動的劇場,但是,對我而言,它並不聳動,也沒有任何道德上的淪亡,是一個非常普通,有人性的作品。我們很難在保守卻經濟發達的新加坡和別人好好討論這個話題。我們希望能在臺北藝穗節得到這些,畢竟人是全球一樣的,沒有國際標籤之分。
 
製:與此同時,赤店另有其他演出計劃正在進行嗎?
導:目前,兩俊剛完成另一個藝穗節作品《變性人》,將於820日在紐約國際藝穗節開演。同時進行《同輩》於台灣的演出排練,期待於2010台北藝穗節給予觀眾最好的呈現!
 
製:最後一個問題與《同輩》並無直接相關,純粹是我個人好奇──可否談談高行健的《叩問死亡》?
導:《叩問死亡》是赤店的第二個華語作品(新加坡劇場通常都用華語劇場這個用詞)。它是繼2008年演出《同輩》第一版之後的第二個華語劇場演出。它並不是「話劇」或「戲劇」演出。我在篩選劇本時,意識到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叩問死亡》相當具有劇場性。很多人都認為──這也包括學術界的學者們──這個劇本非常難排,呈獻也危機四伏。但是,我卻認為,高行健老師竟然將人生、生活寫得那麼徹底,而將這個極為荒誕的戲,呈獻於新加坡這個極為荒誕且個文化被閹割的國度是一件非常好玩且重要的事。重點是,眾多新加坡人的生活,在意識形態和眾想像層面上,已經死了。希望高行健老師的戲能刺激一下新加坡人。但我不奢望這個作品能喚醒他們。
 
編輯小結語
 儘管兩俊再三強調「我不奢望作品能喚醒觀眾」,檢視赤店當代劇場與蔡兩俊歷來的演出,我們不難發現:兩俊口中說著「我不奢望」,手上卻仍然持續創作、持續經營赤店標誌的劇場美學,努力實踐想法,同時尋求發聲的機會。
 就像本次藝穗節的官方記者會,現場將近70個表演團體同台競賽。兩俊說:「我覺得媒體對我的新聞稿不會感興趣的。」但記者會前一天,兩俊依舊千里迢迢傳來一份新聞稿,1000多個字,詳細說明演出內容,同時載明與赤店聯繫的各項方式。
 聽起來很矛盾,卻讓我覺得可貴極了。
 兩俊的矛盾是台灣絕大多數劇場工作者的矛盾。過了好些年,我們早將內心的拉扯遺忘,或者轉而尋求其餘更顯而易見的工作成果,而赤店和兩俊還處在這樣的狀態裡!
 於我而言,這樣的赤店精神像極了幾乎已經不存在的台灣小劇場精神,同時也最貼近藝穗(Fringe)的原始精神。
 
 
演出時間:08/29(日)14:30 / 19:30
  09/01(三)19:30
09/02(四)19:30
演出地點:再現劇團藝術工場(南昌路一段43B1
演出單位:赤店當代劇場Little Red Shop
製作統籌:周經杰(赤店當代劇場)、唐宛彤(劇織造)
聯合導演:蔡兩俊、楊宏明
燈光設計楊宏明
動作設計Shing

演員:林麗雲、石林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